English

【重点推荐】基础学科“又难又穷”?刻板印象该破除了

  艾萍娇:基础学科“又难又穷”?刻板印象该破除了

  近年来,社会上关于基础学科的认知出现偏差,原因之一,就是不少学生不希望考进大学后还学得那么苦,希望选一些学起来更加轻松的专业。基础学科专业学习辛苦,这是事实,也是学生不愿选择这些专业的重要原因。学科认知偏差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些对基础学科专业的宣传与“00后”考生之间有明显的“代沟”,如更多强调奉献、牺牲而不是职业本身的吸引力。在市场经济时代,吸引青年人选择某个学科领域,继而成为专业人才的,是职业本身的吸引力,包括薪酬待遇、工作环境、事业发展空间、个人价值实现等。目前,很多基础学科的工作环境早已大大改善,但一些宣传报道仍沿用“艰苦”话语,这固化了基础学科给公众留下的印象。

  原文链接:基础学科“又难又穷”?刻板印象该破除了

  

  马亮:推行一揽子的政策组合破解生育、养育和教育问题

  现实情况下,很多适龄夫妻之所以不愿意生育,同目前的养育成本过高密不可分。无论是入托难、无人照料,还是学区房一房难求和课外辅导“压力山大”,都让一些有生育意愿的家庭望而却步。延长产检、夫妻同休(产假)等建议,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养育成本、激励年轻人成家生子,对就业、经济增长等方面有何影响,其效果都有待评估。

  对生育、养育和教育等问题的高度关注,同样引发了人们对如何“育”的热议。“育”的问题,在不同规模的城市和乡村以及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表现形式和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大不相同的。“一老一小”的问题带有跨部门和跨层级色彩,比如养老托育涉及的28个部委、单位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协同推进。在政策实施方面,政府的财政投入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更有赖于全社会的参与和推动。这些领域的难题带有联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唯有政府、市场和社会携手推行一揽子的政策组合,才能共同破解问题,避免政策单打一和顾此失彼。

  原文链接:生育养育教育 公共政策如何设计共“育”未来?

  

  祝奉明:规范保障促进家庭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一些法律对家庭教育虽有所提及,但大多是较为笼统和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全面系统且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专门立法。时代越发展,社会越进步,家庭教育的公共属性就越突出。与此同时,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已难以对家庭教育进行全面调节,不再能满足家庭教育发展的需要。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人认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事情,家庭教育属于私人领域。事实上,针对包括家庭内部的教育、赡养、婚姻等家事进行立法,早已经是国内外立法领域的共识。

  原文链接:规范保障促进家庭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张新平、佘林茂: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的现实意义

  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概念谱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超越性价值。作为一种转型或升级的发展模式,它极大超越了数量补差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模式,体现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发展理念的新教育发展观。二是系统性价值。它在走向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发展基础上,向全学段、全领域、全系统循序拓展,是一个厚积薄发、逐步拓展、不断深化的系统过程,遵从教育变革与发展的一般规律。三是包容性价值。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概念谱系所指向的质量意涵基于过程性的包容概念,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指向数量、规模的单数质量概念,是一种突破视域局限的复合立体式质量概念,构成复数意义的大质量观。四是现代化价值。在迈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征程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阶段性落地表征,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路径保障。

  原文链接: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重理解

  

  秦虹:世界大城市如何解决住房突出问题

  在我国当前,大城市住房的突出问题是可支付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通常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政府提供低价格的产权式保障性住房,使之与广大民众的收入水平相适应。第二种方法是增大商品住房供应,持续缓解供求矛盾,使房价保持稳定。第三种方法是大力发展住房租赁,使租房安心宜居、购房无利可图。如在德国,长期以来租房居住的居民在50%以上,2014年为56%,其中柏林市居民租房比例达85.8%。为了发展租赁住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一是大力发展具有保障性质的社会住房。二是租赁权保护法律体系完善。三是抑制住房租金上涨。四是鼓励多渠道增加出租房源供应。

  原文链接:世界大城市如何解决住房突出问题

  

  温焜:农业绿色发展要成为乡村振兴内在要求

  笔者认为,农业绿色发展要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通过农业绿色发展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一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各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二要支持资源和生态条件突出的地方发展绿色农产品,促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三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原文链接:农业绿色发展要成为乡村振兴内在要求

  

  孙华:统筹解决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红河哈尼梯田分布在红河南岸,以元阳县为中心,延展到红河、绿春、金平诸县,涉及82个自然村11664户,梯田面积达70589亩。村寨中的山地农业文化以及哈尼四季生产调等非物质文化事象,是这些文化遗产的精髓。

  红河州和元阳县政府为了保护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先后颁布专项法规、指导性文件和规范性文件,建立世界遗产哈尼梯田元阳管理委员会,使得哈尼村寨保护有了法规和机制的保障。近年来,管理委员会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与哈尼传统村落保护结合起来,对遗产区的传统民居实行挂牌保护,保持哈尼村寨的传统风貌;加强对梯田和水系管理维护的投入,加大对稻作农业的补贴,以维系梯田文化景观。

  原文链接:统筹解决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龙海波:加快城乡融合发展重在制度创新

  第一,城乡融合发展应坚持规模与效益相统一。第二,城乡融合发展关键是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第三,城乡融合发展要打破要素市场化配置障碍。总的来看,重点应瞄准土地、技术、数据等城乡融合发展短板弱项,精准发力,给予同类要素相同的市场地位、市场权益和收益保障,进一步加强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建设,增强城乡要素有序流动活力。

  原文链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重在制度创新

  

  涂圣伟:激发“三农”潜力要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畅通城乡经济循环,需要从体制机制着手,全面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产业关联效应和市场流通效率。一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二是健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三是健全城乡商品服务流通网络。四是强化县域联动城乡经济功能。

  原文链接:激发“三农”潜力要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侯建国: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系统观念、树牢底线思维,在战略上做好前瞻性谋划,明确战略方向和路径选择,统筹确定近中远期重大科技任务部署;在战术上要坚持求真务实,充分认识我国的客观实际和发展基础,找准重点关键,制定针对性策略,强化优势长板,狠抓基础短板,一体化推进部署。遵循科学技术发展规律,树立质量和效率优先的科技发展理念。加强基础研究和“无人区”前沿探索,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既着力解决“燃眉之急”,也努力消除“心腹之患”。转变人才观念,强化价值导向,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建高效能国家创新体系。

  原文链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