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乡村“四止”

  刘奇:乡村“四止”

  旧村改造“止推”:乡村建设决不可统统推倒重来,应该遵循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合理注入现代元素,保留传统文明和乡土记忆,注重村庄的价值、影响和历史地位,又具有现代精神。

  生态环境“止恶”:要杜绝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现象,引导民众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在乡村建设中,还应坚守原生态理念,不过度削山填坡,不过度硬化河沟驳岸。在强化约束上,设置具体考核指标,用考核指挥棒引导地方主政官员把好农村生态环境关。

  乡村教育“止衰”:近20年来,农村一直在进行“撤点并校”改革,大量撤销农村中小学,使学生被迫集中到乡镇和县城读书。乡村振兴靠人,尤其是靠本地的人,不注重对本土人才的培养,乡村振兴就缺乏长远的发展动力。

  农民利益“止损”:农民处于社会分层的底端,在改革中,一些地方农民往往成为利益的隐性受损者。农村一切工作都应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加以审视,同时应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组织化程度,增强话语权,提高谈判地位,保障和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原文链接:乡村“四止”

  

  王成国:以调查研究推动工作落实

  基层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前沿,抓落实是基层的重要工作。全面准确掌握发展情况、了解群众需求,进而提出解决之策,都离不开调查研究。

  基层调查研究要结合实际,重在找规律、看需求、查问题、补短板。要走出办公室,去真实的现场,了解真实的需求,做到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要强化问题导向,通过提问找准问题,摸清原因,形成对策。

  基层任务落实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多主体、多因素、多环节,并且很多政策措施在执行中会有多种可能性,因此需要进行场景分析,权衡利害,择优而取。

  基层很多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且群众关心关切,需要以现场会议的形式进行调研,多方倾听意见,作出有效回应。

  原文链接:以调查研究推动工作落实

  

  刘大伟:智库参与地方教育治理的重要性

  首先,智库的参与解决了县区教育局精力不济的困境。县区教育局基本上是围绕着县区政府开展工作,人、财、物的高度被控,导致教育局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在本质上的功能就是贯彻落实传达县区政府各类政策。县区教育局长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在参加政府的各类工作会议,或是与财政、人社、编办等部门交涉争取更多的资源投入,这让教育官员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如何推进地方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问题。

  其次,智库的参与可以帮助县区教育局解决专业性不足的问题。整体而言,抓好区域的经济发展指标、促进就业与社会稳定是比办好教育更重要的工作任务,所以就会造成政府任命街道办主任或其他职能部门领导转任教育局长的情况出现。因此,从教育局长的专业性、工作事务的关联性、工作效率的有效性来看,他们去思考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宏大目标是有一定难度的。

  最后,智库的参与解决了政策文件与地方实际情况之间的实施鸿沟问题。教育部、省市文件在制定的时候,是依据全国或区域一盘棋的情况统筹考虑,但实际上各地的情况不一,如区管校聘、校长职级制等“放管服”样板工作的推进在各地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而如何结合上级文件,创造性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工作对当前地方教育局而言存在一定难度。

  原文链接:智库参与:提升地方教育治理能力的新路径

  

  张颐武:激发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

  针对短视频沉迷产生的负面影响,近年来社会各界进行了多方努力。当前,一些短视频平台已经推出了青少年模式,对短视频的观看行为进行相对可行的管理,从而更多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努力消除沉迷造成的负面影响。监管部门也需要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让防止短视频沉迷有规可依,让平台和创作者、发布者有所遵循,从而让短视频产业发展更加规范有序。此外,短视频的内容制作者也需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对自身的创作负起应有责任,努力避免出现低俗无价值的短视频。

  防止短视频沉迷,成年人需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学校、家庭和整体社会环境需要相互配合,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积极的娱乐观和闲暇观,用更多更好的社会活动让年轻人走出短视频沉迷。同时,要鼓励青少年养成更强的自主和自觉意识,形成正常多样的爱好和积极合理的交往,涵养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观、对于学习和工作的专注力,更加自信地拥抱正向、有更高文化含量的数字化时代。

  原文链接:激发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

  

  贾卫列:碳中和不是简单“减污降碳”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但在实际行动中,有一些人打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旗号炒作金融概念,“蹭热点”在市场上寻找投机机会。个别地方一味追求“减污降碳”,忽视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发展,在没有找到绿色转型的道路之前就“一刀切”中断经济发展产业链中的某些环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情况千差万别,以技术创新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才是平衡环境与发展的根本之道。在加快经济绿色转型、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发展共享经济、扩大碳汇潜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围绕低碳技术创新为中心不动摇,在普及推广“适用性”低碳技术的同时,寻求“颠覆性”低碳技术。

  原文链接:贾卫列:碳中和不是简单“减污降碳”

  

  谭耀宗:香港公务员到内地挂职大有裨益

  近日,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林郑月娥表示将与广东省、深圳市签订协议,让香港公务员到内地挂职交流,加深香港公务员对国家的了解,也有助于加速大湾区的融合。

  回归后,有一些人认为香港公务员应继续保持“政治中立”,并且根据相关的守则来执行政策,这样的体制,在没有出现重大社会危机的时候可以有利于保持效率和公平。但是,近年来香港社会开始出现大规模非理性暴力活动,对正常的社会秩序及政治秩序造成严重冲击,有部分公务员也参与到暴乱活动之中。

  香港公务员的一言一行往往对香港社会起到引领作用,通过“挂职”不仅能加强香港公务员对国情的了解,也能让香港公务员能亲身感受到内地政府的管治理念,以及行政体制运作方式,从而为香港公务员形成更好的“认识储备”,能更有效推动香港与内地的社会经济合作,促进香港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其他国家发展策略。

  原文链接:谭耀宗:香港公务员内地挂职大有裨益

  

  张毅博:高校如何培养全球治理人才

  当前,如何更好地表达中国声音、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事务,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这一新形势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战略任务和要求,培养能够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化人才成为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新支点。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和时代号召,不断探索高端国际化人才的中国培养路径与方案,致力于构筑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高地。第一,建立了体系完备、富有特色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模式;第二,加强与国际组织联系,拓展渠道平台,健全保障机制;第三,优化培养路径,构建学术联盟。

  原文链接:构筑全球治理人才培养高地

  

  叶青:加快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步伐

  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国对外投资合作领域逐步拓展,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海外利益几乎遍布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这一现状呼唤高水平的涉外法律服务和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也为法学院校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其中一条公认的便捷可行的路径,就是加强国内法学院校与海外高水平法学院校的人文交流与合作,以合作协议的方式积极推进双方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积极利用海外优质法学教育资源,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同时,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在学校和联合国总部及各分支机构、国际法院、国际仲裁机构、国际组织、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之间建立起稳定的长期交流合作机制和海外培训基地,为学生前往上述机构实习实训、观摩学习提供平台与支撑。积极资助学生开展国际学术研讨、国际竞赛与比赛,探索形成灵活多样、优势互补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原文链接:加快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步伐

  

  赵连稳:太极书院:北方最早的理学重镇

  太极书院是当时整个北方地区的学术中心,众多俊秀在此肄业,其规模甚至一度超过了当时的国子学。太极书院的教学内容为周子之学、伊洛诸书,也就是宋朝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的理学著作,有力地推动了理学在北方的传播,正所谓“由是河朔始道学”。

  历史记载,自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给辽国以后,尤其是在金、宋对峙期间,由于“南北道绝,载籍不相通”,南宋理学在北方影响甚微。太极书院创办以后,选拔才貌双全者进入书院学习,朱子的学说开始在北方传播,姚枢、窦默、许衡、刘因等人得以系统地学到了程朱理学。姚枢发动杨惟中等人以及弟子们,在辉县苏门山刊刻程朱理学著述,开馆讲学,自后“伊洛之学遍天下矣”。可见,太极书院打通了南北文化交流,使产生于南方的程朱理学在北方传播开来,为中华文化传承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理学在北方的传播,不仅培养了大批理学家,促进了南北学术交流,更重要的是影响了蒙古贵族,使其逐步推行“汉化”政策,转变统治方式,北方经济文化得到恢复和发展。

  原文链接:太极书院:北方最早的理学重镇

  

  王志翔:先秦“智库”功用及启示

  参照智库的定义,先秦“智库”指产生于中国先秦时期的“智囊团”“思想库”,是指当时为王者出谋划策、为国家邦交出使、为民众传递信息的特定人群。先秦智库的功用对当下中国的智库建设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首先,国家需要智库。无论是商初的伊尹、周初的姜尚还是秦国的商鞅,作为先秦“智库”的代表人物,他们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杰出治理思想和智慧。不管是个人还是群体,今日中国同样需要智库,且需要具有专业素养的智库。在后疫情时代,全球政治经济体系面临变局、全球知识生产版图也处于竞争和演化中。在此之时,中国重视并强化专业的中国“智囊”,就能够在新时期紧追时代的潮流。

  其次,先秦“智库”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今日亦然。当前中国智库建设还关注如何深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结合先秦“智库”的发展情况,今日参与智库建设的学者们也应该明确任务、明确目标,以提升智库功能作用境界。

  最后,在世界大发展、大变动的新形势下,中国发展新型智库还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智库”可以将各自的主要思想写定成书,更为重要的是,智库人员会在教育及邦交出使中进行实践。重视智库的具体实践能够让时代选出最经典、最适合当今中国发展方向的方案,如此则能够让中国全力前进。

  原文链接:先秦“智库”功用及启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