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百年大党何以永葆青春活力

  马朝林:百年大党何以永葆青春活力

  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增加到9514.8万名,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448.8万名增长约20倍。百年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秘诀何在?

  中国共产党百年参天大树的根基深植于民,愈益牢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性别、民族、学历构成不断改善。现有女性党员2745.0万名,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占比由11.9%提高至28.8%;少数民族党员713.5万名,占比由2.5%提高至7.5%;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比例不断提高,目前占党员总数的一半,达到4951.3万名。

  党员的职业来源愈发多元化,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壮大。工人(工勤技能人员)648.1万名,农牧渔民2581.7万名——工人和农民仍然是党员中的主体,占比33.9%,数量是新中国成立时的11.6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1507.5万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管理人员1061.2万名——两者占比共27%。党政机关工作人员777.3万名,学生306.7万名,其他职业人员720.5万名,离退休人员1911.8万名。

  党员老中青年龄结构愈发合理,新鲜血液不断涌入。仅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入党党员就达1951.6万名,占比超过20%。特别是今年适逢建党一百周年,各界群众入党热情愈发高涨。2021年1月1日至6月5日发展党员231.2万名。截至2021年6月5日,全国入党申请人2005.5万名,入党积极分子1005.7万名。

  原文链接:厚植民本,枝叶扶疏:百年大党何以永葆青春活力

  

  王建新、赵耀: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一,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它饱含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与真理性从各种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中脱颖而出,并成为人们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装。

  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它内蕴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是基于人类解放而确立的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和价值核心。在马克思主义问世之前,人类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大多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它恪守实践性: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社会生活往往是神秘的,人的本质也一直是抽象和超验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成为马克思主义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它秉持时代性: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自马克思主义创立之日起,与时俱进就已成为它的重要理论品质。在马克思主义问世前,包括黑格尔在内的思想体系几乎都呈现出一定的封闭特征,而马克思主义始终面向时代开放,积极回应时代课题、勇于接受时代挑战、重于吸纳时代成就。

  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原文链接: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张希圆:应急条件下的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的启示

  第一,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总体稳定,民生商品价格没有发生大的波动,再次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越性。

  第二,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疫情期间,中共中央多次对保供稳价工作作出指示,指明了对供应要“保”,对价格要“稳”,蕴含着丰富的宏观调控思想内涵。同时,通过形成市场、规范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让“保”和“稳”的举措发力,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相结合,做好保供稳价工作。

  第三,切实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确保国家粮食供应的自主性,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百姓对生活物资的担忧最深层还是对粮食的担忧。稳住了粮食,就稳住了居民预期,对经济领域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产生重要意义。

  第四,疫情防控和居民生活保障两手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保供应、保流通、保配送等多种方式,一方面坚决做好疫情防控,一方面做好生活物资保障,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随着疫情防控经验的逐步累积,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强协作,不断前移应急条件下交通运输问题解决的时点,宜进一步探索形成长效机制,将畅通生活物资运输等居民生活保障问题列入应急预案。

  原文链接:应急条件下的民生商品保供稳价

  

  王传宝:加快军队现代化进程是时代的呼唤

  强国必须强军,这是中华民族百年坎坷的历史启示;军强才能国安,这是实现国家安全发展的不争事实。一个强大的国家必定要有一支能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强大军队。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更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提供力量支撑。

  富国和强军,是一个国家腾飞不可或缺的两翼。军队强则国家强,军队弱则国家弱。只有具备遏制战争的能力,才能避免战争。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盼。当前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明显,战场不断从传统空间向太空、网络、极地、深海等战略新疆域拓展。“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是建设一支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支撑。

  人民军队永远是保卫红色江山、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柱石,永远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原文链接:加快军队现代化进程是时代的呼唤

    

  何玉红:汉唐故事与五代十国政治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历史从“断裂”走向整合的过程中,汉唐故事发挥着重要作用。汉唐统治的嘉谟善政,在五代十国政治场域中不断地被讲述和效法。在政治宣传和政权合法性构建中,统治者追溯汉唐帝王或名臣为远祖,表明五代十国继承汉唐统治的政治含义,呈现出有别于“天命营造型”和“成王败寇型”的“历史溯源型”时代特色。五代十国的制度重建,借由对汉唐旧例的仿效与因袭,以期实现政策的延续和统治的稳定。时人将汉唐治理形塑为理想政治的典范,突出强调其中的德政、仁义、文治等意义,将再续汉唐一统的治世确立为施政的方向。摆脱朝代兴衰隆替、政治体制胡汉之别等认识框架,深入到政治运行的内在精神和理念层面,是观察中国历史连续性的新视角。

  原文链接:汉唐故事与五代十国政治

  

  陈法春:大力发挥外语类院校培养国际传播人才的潜能与优势

  外语类人才和国际传播人才有共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国际传播人才的基本条件是具备中外融通的跨文化能力。目前,汉语(中文)还不是国际通用语言文字,面对全球异质性和多样化的话语体系,中国故事、中国声音还需要转化为外语(文)讲述和传播,才能更好地实现“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而无论是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还是直接用受众能看(听)得懂的语言(文)表达,外语类专业人才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近几十年的外语专业教育对中文和中国历史文化重视不够,外语专业一些学生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弱。这种局面不利于在外语类专业培养国际传播人才,外语类专业培养的人才绝不能精于外文而荒了中文,对语言对象国的历史文化国情烂熟于心而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知识捉襟见肘、含糊其辞。作为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培养的中国学生不仅要有对异质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必须满怀传承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与精神的强烈使命感和持久的激情。

  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前景在融合创新。外语类专业要与时俱进地更新完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自觉地将新闻传播学相关知识技能纳入学科交叉融合的范畴,为外语类专业学生学习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课程(比如马克思新闻思想、传播学概论、网络与新媒体概论、出版与数字出版概论等)、参加实践教学提供机会。

  我国传统的外语类高校在开设多语种外语类专业的同时都开办了新闻传播类专业。因此,在校内就可以实现两类专业的交叉融合培养。

  原文链接:大力发挥外语类院校培养国际传播人才的潜能与优势

  

  陈伟宏:全面从严治党是铸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强大力量

  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政治传统。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时,就明确了自己的纲领和奋斗目标,建立了党的组织制度。

  全面从严治党是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有力保证。中国共产党必须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主动和积极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全面从严治党是不断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有效手段。腐败是影响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严重问题之一,腐败问题从本质上讲是政治问题,是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背弃,是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动摇民心的重大疾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必须与腐败现象作坚决的斗争,反对腐败、构建廉洁政治生态是党自我革命和从严治党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只有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始终,在全面和从严上下大功夫和大力气,才能实现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预期目标。

  原文链接:全面从严治党是铸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强大力量

  

  经理、王雅婷: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建设

  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要以制度为抓手,做好常态化教育的实施和监督工作。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党员学习制度,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要求对学习内容进行相应调整,督促党员遵守学习制度,按照要求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思想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及时开展讲座、研讨会,进行研究讨论和成果交流,检验学习成果。另一方面,要坚持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三会一课”、“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做好常态化学习教育的实施和监督工作。

  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要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基层组织活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是每个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加强党员同党组织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一方面,要促使党员干部主动寻找发展短板,找到自身发展缺陷,自觉接受理想信念熏陶。同时,党员干部应当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明确自己的党员身份,保证理想信念贯通于自身行动之中,以言行举止诠释自己对理想信念的理解。要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心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艰苦奋斗的决心。另一方面,党组织之间要加强联系,定期开展集体学习活动,结合工作特点,组织专题化教育活动。

  原文链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建设

  

  王让新:不负人民:党永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根本保证和要求

  一、“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先进性政党的根本标志: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历史辉煌的一百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自己根本的政治立场,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二、“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求和价值意蕴:

  “不负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始终得到人民拥护、支持的根本原因;“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和精髓,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最终都是为了“不负人民”,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在伟大建党精神中的集中体现。

  三、“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创造百年辉煌的动力源泉和基本经验:

  践行“不负人民”的精神和承诺,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不断巩固党与人民用血肉筑起的钢铁长城,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不断创造辉煌的基本经验和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党在第二个一百年新的伟大征程中再创辉煌的根本保证和要求。

  原文链接:党永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根本保证和要求

  

  陈稹:汉服“逆袭”背后的需求侧改革

  2021年至今,汉服及相关消费的增长异军突起,呈现强劲的逆袭之势。有机构预测,2021年国内汉服爱好者规模有望扩大至689.4万人,带动市场销售规模跃升为101.6亿元,成为一个新生的“百亿”市场。

  不妨以“解剖麻雀”的思路,分析汉服消费的逆袭之术,从而思考疫后需求侧改革的推进之道。从这一逻辑出发,笔者认为,未来居民消费端的需求侧改革需着重做好以下三大要点。

  要点一:用好年轻一代的消费潜力。年轻一代成长于相对稳定富裕的环境之下,对于物质、精神层面的生活质量均具有更加丰富的诉求,并更乐意通过当期消费实现这些诉求。

  要点二:适应疫后消费的模式重塑。从长远看,本次疫情冲击给居民消费带来了诸多结构性挑战,例如预防性储蓄动机加强、消费地理半径缩短等,但也催生了更多结构性机遇。以汉服为例,两方面的新变化有望推动国内消费品牌的崛起。第一,我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过程中,国民文化自信得到历史性增强。第二,在疫情隔离之下,百姓出国服务消费需求被迫回流,客观上给予了国内服务消费(如旅游、文娱等)加速发展、缩短与国际水平差距的机遇。

  要点三:顺应数字经济的产销变革。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优势,正在使这一“协同作战”变得更为便利,为新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壮大提供了多维支持。

  原文链接:汉服“逆袭”背后的需求侧改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