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党的人民观

  李友梅:党的人民观

  百年来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建设的实践,极大地重构了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呈现出超越西方“国家与社会”范式的社会构型与实践路径。相较于西方社会基于个人主义之上的权利共同体,中国的人民共同体是以人民集体利益优先的价值共同体。历史也反复证明,党和国家的每一次重大胜利都离不开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的相互支持,正是这种共同体的相濡以沫,意味着党领导的百年社会建设不可能走向西方的“公民社会”。可以说,人民共同体的思考路径,是我们从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建设实践的历史进程中进行经验总结、思想提炼得来的,也是我们从历史文化和文明价值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文明的肌理与运作逻辑及其如何应对“现代化”考验作出的一些新的思考。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构筑的人民共同体的文明形态,也在更深的层次上提供了可以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理解和认同的文化价值观。

  原文链接:党的人民观:破解“中国之治”的社会密码

  

  赵天淼:“饭圈”文化的引导与规约

  “饭圈”文化所带来的网络乱象和社会乱象需要引起各方重视,既要治其“标”又要规其“本”。首先,要正视市场经济中资本这一主角的弊端,通过经济管制、制度规约来破除“饭圈”文化背后的以“流量”为核心的经济逻辑。其二,要继续加强“饭圈”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发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引导合力。对于“饭圈”中的粉丝群体的引导还要依靠学校教育、家庭影响、社会宣传的协同发力,对其畸形价值观进行矫正。针对“饭圈”的一些积极正面行为要鼓励支持,为其提供合理合法的渠道。其三,各社交平台要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及时发现并依法依规治理“饭圈”文化。各社交平台要在保护用户隐私、个人信息的基础上实行实名制注册,让每一名用户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为自己的言论负责,打破“匿名”这一别有用心之人的保护屏障。

  原文链接:“饭圈”文化的引导与规约

  

  张翼:让民生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现在,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接近64%,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结构持续优化,全面消除了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在新基点上,我们还需继续从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保等人民最关切的地方入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民生无小事。对民生问题要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让群众在发展中看到变化、体验到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增加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此同时,还需看到,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期待是不断提升的,是多样的,是多层次的,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还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于是,改善民生要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结合在一起。现在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属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决定了我们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民生问题,也得从这个最大特征出发,不能对人民开空头支票,要防止满口大话、防止空谈、防止吊胃口、防止口惠而实不至,否则,结果会适得其反。

  所以,人民当前生活的改善,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基础上的改善,是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国际地位基础上的改善。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过程中,逐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才可能将人民美好生活的改善过程建立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

  原文链接:让民生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刘顺峰:民间法的人类学范式研究

  民间法的人类学范式,可以为理解、阐释和适用民间法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在本体论层面,它坚持从结构与文化的多元主义,以及地方性与过程性的微观主义进路理解民间法。在知识论层面,它强调在参与观察中发现与产生民间法知识,再借由三种不同的论证模型对发现与产生的民间法知识予以科学性论证。在方法论层面,它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法律民族志呈现不同的书写逻辑,并在此基础上相继展开“文化-功能”与“历史-过程”阐释。建构民间法的人类学范式,对于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术与话语的体系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原文链接:民间法的人类学范式研究

  

  王大龙:读懂大脑发育时间表

  学前是大脑发展最快的阶段。孩子从出生到2岁左右是大脑成长的敏感期。尽管运动技能和第二外语技能等到孩子15岁左右也同样可以学习,但部分研究者认为上述技能的学习可以在早期开始。

  0-2岁大脑发展通常又被称为“机会之窗”,情感、感觉动作、听觉和视觉都会在这个时期重点发育。2-5岁大脑发展要为上学做好准备。此阶段要在学术、情感、社交技巧、营养和健康方面帮助孩子做好学前准备。比如在学术方面,给孩子多读书,给他们时间自己探索和学习。多跟孩子交流,并多问他们问题。提供简单的玩具,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在情感和社交情感层面,家长要尽可能增加与孩子的交流时间,同时尽量减少他们看电视的时间。这个年龄段也要多给孩子提供参与社会游戏和活动的机会,为孩子提供稳定的情感依托和善良品质的榜样,教给孩子如何与同辈交流,教给孩子如何在家长不在身边的时候感到舒适。

  从5岁到青少年时期,孩子的大脑已经基本掌握一门语言,发展了感觉运动功能,并且开始主动探索世界。尽管大脑发育的速度明显放缓,但是大脑还在持续成长。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孩子大脑的重量将发育到成人大脑重量的90%。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引导孩子吃健康有营养的食品,尽量少吃垃圾食品。

  3岁前,孩子的大脑处在发展特别快的时期,尤其是言语发育,在此阶段,大脑每秒钟都有700个神经原诞生并产生连接。因而这一阶段对孩子的言语能力发展非常重要。

  国外的研究实验表明,父母的陪伴和受教育水平都将显著影响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如父母双方都是受过大学教育的,孩子36个月时能够掌握约1200个单词,而且这个词汇中不单有名词,还有动词、形容词、副词、甚至连词。这表明孩子的言语发展进入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而在父母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普通家庭,孩子36个月掌握的词汇大约在500-600个,差了近一倍。留守儿童家庭和孤儿院孩子掌握的词汇量就更少。有国外研究者研究过一部分孤儿院的孩子,发现在36个月时只掌握了约200个词汇。

  因此,每个家长都要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多跟他交流说话,进行亲子阅读。之所以说亲子阅读是发展孩子言语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因为这个过程能够不断培养孩子的言语交流能力,这是儿童发展的核心素养,它会迁移到其他能力,比如数学、物理、化学和其他课程的学科能力,还有孩子的情商和与社会交往能力等等。因此,三岁前的言语能力是家长尤其需要关注的。

  在外语学习方面,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是——非双语家庭里很多3岁前就开始学第二语言的孩子,其第二语言发音非常接近母语。通常认为,7岁前都是孩子学习第二语言的敏感期。7岁前接触第二语言的孩子与7岁后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孩子相比,虽然他们在“读”“写”和“听”的方面可能差异不大,但在大脑中与语言相关的两个区的激活点差异就比较明显。从脑科学角度来看,虽然外语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学,但如果条件允许最晚从7岁就可以开始学了。

  此外,运动和良好的睡眠对儿童的大脑发育也非常重要。体育运动能够训练大脑整体的认知觉协调,对孩子的手眼协调以及思维、专注度与注意力分配都非常有益,是开发大脑潜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睡眠方面,家长要尽量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尽可能让孩子自然醒。研究表明,坚持每天按时睡觉起床,自然醒的孩子,一天的智力水平都居高不下。良好睡眠对于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非常有好处,睡眠好的孩子大多学习成绩也好。通常而言,幼儿园阶段到6岁以前的孩子一般需要10个小时睡眠,小学低年级学生需要9小时,小学高年级学生则需要8小时睡眠。

  总而言之,抓住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持之以恒地陪伴孩子,“因脑施教”,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道德、学习习惯、都将大大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原文链接:“因脑施教”破译孩子的“成长密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