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在哪里

  韩保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在哪里

  “中国式的现代化”是邓小平同志最早概括出来的。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对于这条新道路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作了明确阐述,此后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进一步指出:“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然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我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特别强调了5点,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这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首先它不仅包括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不仅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还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其次就“新”在它完全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大多数都伴随着对外殖民掠夺和对外侵略,许多发达国家在实现现代化后,不同程度地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和社会分裂。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则是旨在反对走“国强必霸”、战争掠夺和对外转嫁污染的西式现代化老路,是对外强调推进世界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内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进而开辟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

  再次就“新”在它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超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如何实现如此人口规模超大的现代化,无论是难度,还是其世界意义都前所未有,从而更加丰富了走向现代化的路径。

  原文链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在哪里?

  

  周学馨:“三治”结合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乡村场域。

  强化总体性治理理念。强化总体性治理理念,是将治理理念从单一面向的突进转向多方位的操作,从工具性的导向转向价值性的回归,从解决问题的导向转向制度性、程序性、规范性的建设。

  打造全局性治理格局。打造全局性治理格局,关键在于创新治理体制,即处理好政府“自上而下”统筹和基层社会“自下而上”探索之间的关系,发挥好政府服务作用和基层自治作用,使以往由行政力量推动的“输血型”被动发展模式转变为由社会内源生长机制支撑的“造血型”主动发展模式。

  提升整体性治理能力。“三治”结合并非自治、法治和德治的简单相加和组合,而是需要同时发力,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按照不同的强度进行组合,发挥“三治”结合的“乘数效应”。

  原文链接:“三治”结合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焦点:为中国农业贸易由大到强不断增添新动能

  贸易强弱是一国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直接体现。我国已经稳居全球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但还不是农业贸易强国,特别是“大进”同时难以“大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通过农业服务贸易,可积极输出我农业优势要素模式,加快实现全球范围内产业链价值链布局,有效提升农业竞争发展软实力。当前,世界贸易和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农业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必须发掘新路径、打通内外循环渠道。顺应形势要求,在数字经济进一步赋能农业服务体系的有利条件下,立足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推动农业服务贸易正当其时、大有可为。应完善农业服务贸易研究,建立农业服务贸易统计制度,组织农业服务贸易促进活动,优化农业服务贸易公共服务,为中国农业贸易由大到强不断增添新动能。

  原文链接:由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新动能

  

  潘艺林:学术组织凝聚力是学术治理的旨归

  学术组织凝聚力即学术职业团体对学术成员的吸引力,以及学术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学术治理就是对学术组织或学术职业的治理。学术治理不是为治理而治理,其旨在增强学术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学术治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增强学术组织的凝聚力。科学的学术治理必须取代传统的行政化管理。学术治理要平等尊重和承认普通学术人员常规工作的价值,尊重和理解学术职业的特点,为学术人员提供最大的便利,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术治理不是目的,学术组织的凝聚力才是目的,学术人员的学术传承和创新才是目的。

  原文链接:学术组织凝聚力是学术治理的旨归

  

  付宏、周京艳:科技评价体系应注重原始创新能力

  科技评价体系注重原始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科技评价体系引导原始创新能力要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科技评价体系的“破”与“立”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科技评价体系“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关系。科技评价体系激活原始创新能力须实现三方面优化。首先,优化评价制度,完善跨学科交叉评价的制度。其次,优化评价流程,提高创新性的评价权重。最后,优化评价方式,建立非共识项目评价机制。

  原文链接:建立引导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的科技评价体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