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奴役与保护:西方殖民扩张中的逻辑与悖论

  王爱松:奴役与保护:西方殖民扩张中的逻辑与悖论

  在漫长的殖民扩张史中,西方殖民帝国往往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策略,呈现出奴役与保护的双重面孔。在近年“档案转向”的学术背景下,帝国史、殖民史和全球史的研究者充分利用殖民时期留下的档案材料,对保护的全球谱系和地方实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然而,只有参照奴役,才能准确了解保护,揭开西方文明野蛮征服的殖民逻辑和内在悖论。殖民者的自由和平等,是以被殖民者的不自由和不平等为代价的。与保护相关联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制度实践,对改变被殖民者的境遇有影响,但并不能彻底改变被殖民者的“非人”命运。在后殖民语境下,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原文链接:奴役与保护:西方殖民扩张中的逻辑与悖论

  陈斯拉:以文化为基底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深入实施,如何以文化为基底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坚定文化自信为主要目的,从“传播什么”“通过什么传播”“谁来传播”“怎样传播”等角度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增强国际传播的中华文化底色。强化内容建设,构建多元化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强化媒介建设,打造立体式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平台。强化主体建设,建设全方位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量。

  原文链接:以文化为基底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徐明昊:发挥语言教育在后扶贫时代的作用

  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背景下,中国进入了以相对贫困等为治理重点的后扶贫时代,这就给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是提升群众内生动力、阻断代际贫困的有效之策。其中,语言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更不容小觑。从综合角度看,语言教育的介质作用关乎国家安全建设、城乡经济发展、民族文化共同体建设等诸多方面。首先,大力推进语言扶贫共同治理体系建设。其次,切实抓好语言扶贫的“最后一公里”。最后,“多管齐下”打好语言扶贫的基础。

  原文链接:发挥语言教育在后扶贫时代的作用

  戴红亮:适应语言生活发展 关注潜在语言矛盾

  语言生活在新时代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基本特点。这些新特点大体可概括如下:普通话普及已逻辑化地延伸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语言政策辐射力和其他社会要素的集聚力更强;社会越来越开放,市场越来越统一,对国家和个人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客观上要求进一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人们受教育年限增加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传统文化回归提出了进一步要求;民族语言和方言消失呈现出地域断裂、代际断裂叠加,人们对语言消失的感知越来越强。我们在实施语言政策时更多考虑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新时代语言政策制定和实施要考虑现实需求,尊重语言规律,尤其要思考如何切实增强人文关怀因素,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原文链接:适应语言生活发展 关注潜在语言矛盾

  李萌:普通话推广有利于教育公平

  在缩小地域、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全社会教育公平的道路上,推广普通话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普通话的推广普及程度与实现教育公平息息相关。而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提高普通话水平,不仅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民族文化认同。掌握普通话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前提。推广普通话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做好普通话进校园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原文链接:普通话推广有利于教育公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