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怎样理解党的全面领导的“全面”内涵

  王超:怎样理解党的全面领导的“全面”内涵

  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为党的话语体系中的一个术语,把握好这一重大命题离不开对党的全面领导的“全面”内涵的理解,不仅要从语义上加以理解,而且还要在建党原理的理论层面加以领会,从而在历史与现实、真理与价值、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把握党的全面领导的深刻内涵。

  从理论源头看,“全面”蕴涵着共产党人天然的使命诉求。这种使命诉求不是虚无缥缈或者一时兴起的,而是具有实实在在的理论基础。因为,无产阶级政党全面领导的过程是理论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强大物质力量的过程。从逻辑功能看,“全面”意指以整个时代的统一意志而行动。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一般地说,任何集中和权威都不是自我的代表,而是具体时代和社会需要的代表,代表了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时代前进的方向和趋势。从运行机理看,“全面”意味着党的领导全覆盖和坚强有力。无产阶级政党全面领导的运行机理既涉及领导范围的全覆盖问题,又涉及领导权的坚强有力问题。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无论在领导权问题上,还是在领导范围上,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面领导是一种组织上的必然。如果没有集中的领导,就不可能成为坚强的统一组织,不可能有统一的行动。

  原文链接:怎样理解党的全面领导的“全面”内涵

  

  许志星:释放数字经济中的性别红利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不断提升。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弱势逐渐减少,并显现出独特价值。但在促进女性就业创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政府、企业及劳动者需通力协作,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作用,促进女性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充分释放数字性别红利。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为女性就业和创业创造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在制定支持数字经济、灵活就业、大众创业等相关政策时要引入性别视角,考虑女性在数字时代就业创业的具体需求。企业应继续在数字经济领域为女性劳动者赋能。特别是平台企业应发挥优势,女性就业创业提供培训资源,为提升女性数字技术能力,培养数字技术人才布局。女性劳动者要充分认识到数字经济时代给其自身就业创业带来的机遇和广阔空间,数字经济时代的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数字创业等跟传统就业形式存在的不同。女性劳动者可以在学习数字经济灵活就业、创业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原文链接:释放数字经济中的性别红利 促进女性就业创业

  

  胡海波:数字技术推动政府治理变革与发展

  数字化时代,政府治理的主体开放性、任务多样性和场景复杂性等特点,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治理打破政府内部数据孤岛、重塑业务流程、革新组织结构,为解决政府治理顽疾、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新手段和新范式。数字技术为政府内部管理、公共服务供给、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等优化提供了技术赋能,重塑了政府治理的环境、能力、结构、方式、绩效与文化等,从而实现了政府治理范式的转变,推动了政府治理变革与发展。

  传统的政府治理绩效评估是目标控制导向的,一般是以预定目标为标准,最终以目标的达成度来衡量绩效评估的结果,但治理绩效的复杂性决定了单一的目标评估模式很难全面客观地衡量出真实的治理绩效。数字化时代,政府通过分析和记录,对文字、音频、视频等数据进行抓取和深度挖掘,实现对治理行为的全景留痕和数据化,真正实现政府治理绩效的全景评估。全景评估是全方位、无障碍、无死角评估,其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过传统的目标评估。全景评估可以全程记录政府治理的轨迹,不同数据之间交互印证,客观的、无筛选的记录、数据存储能为全景评估提供最原始的数据,发现传统政府治理绩效评估未曾关注的绩效盲区,更准确、更快捷、更全面地评估政府治理绩效,从而实现政府治理绩效评估从目标评估向全景评估转变。

  原文链接:数字技术推动政府治理变革与发展

  

  戚良德:充分认识《文心雕龙》的文化意义

  在《四库全书》中,《文心雕龙》被列入集部“诗文评”之首。不过,所谓“文评”与“子书”皆为传统之说,他们的相互包含毕竟只是一个略带艺术性的概括,并非准确的定义。

  实际上,刘勰著述《文心雕龙》一书的着眼点在于提高人文修养,以便达成“纬军国”“任栋梁”的人生目标。因此,《文心雕龙》的“文”,比今天所谓“文学”的范围要宽广得多,其地位也重要得多。重要到什么程度呢?那就是《序志》篇所说的:“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即是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制度、仪节,都离不开这个“文”。如此之“文”,显然不是作为艺术之文学所可范围的了。因此,刘勰固然是在“论文”,《文心雕龙》当然是一部“文论”,却不等于今天的“文学理论”,而是一部中国文化的教科书。

  明乎此,新时代的“龙学”和中国文论研究理应有着不同的思路,那就是不应再那么理所当然地以西方文艺学的观念和体系来匡衡中国文论,而是应当更为自觉地理解和把握《文心雕龙》以及中国文论的独特话语体系,充分认识《文心雕龙》乃至更多中国文论经典的多方面的文化意义。

  原文链接:《文心雕龙》是一部什么书

  

  徐浩:从“小分流”看欧亚历史转型

  “小分流”(little divergence)是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全球经济史教授扬·卢滕·范赞登(Jan Luiten van Zanden)于2009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他认为,1400-1800年,北海地区(英格兰和低地国家)的工资水平经历了与西欧其他地区(意大利和西班牙等)不同的发展过程,并最终导致了工业革命。

  实际上,“小分流”不仅是欧洲内部的分流,而且是欧亚之间的分流。范赞登从制度效率、人力资本形成和经济绩效上,对欧亚的各自表现进行了比较。制度效率包括利息率、市场一体化程度以及要素(劳动力)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与其他地区相比,除了市场一体化程度不分伯仲外,至少从中世纪晚期起,西北欧较低的利息率和发达的劳动力市场表明其制度更富有效率,已经开始为长期经济增长提供适当的刺激。

  人力资本形成来源于人口模式的改变,家长从拥有较多子女、注重后代的人口数量,转变为拥有较少子女但对他们进行大量投资,即最大程度地提高后代的质量。范赞登研究了1800年之前几个世纪中人力资本形成和知识积累的发展方式。知识积累增长、人力资本投资通过教育而增加,是先于现代经济增长而发生的。识字率和教育程度的估计值等衡量人力资本的标准数据通常难以获得,因而需要采用书籍生产数量和技能议价(附加值)等替代性的定量指标,以反映人力资本形成的长期发展过程。研究表明,“小分流”期间,西北欧拥有比其他地区更低的技能议价水平和更高的书籍生产数量,从而导致了以技术发明创造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的诞生。

  原文链接:从“小分流”看欧亚历史转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