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盖艳梅:以新动能为抓手统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第330期】盖艳梅:以新动能为抓手统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是用足国家政策的显动能。中央政府和三地地方政府出台了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区域协同机制构建、新业态培育、科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加快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具体表现在:贯彻落实好“总规”和“十四五规划”;运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项政策;转化好数字经济的“东数西算”的各项规则;细化“两区”建设的政策,确保对外开放的红利。

  二是深挖科技创新的潜动能。人们认识的变革,价值观的再造,产业链、供应链的升级,新业态的出现,数字作为生产资料融入到整个的生产过程,带来了对传统认识的突破,带来了对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的突破,带来了对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具体表现在:提高对科技创新的制度认识,探索切实有效的科技创新制度;发挥科技创新的研发优势,掌握新经济、新业态的定价权;把握住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三是激活市场的活动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链、供应链互嵌,分工愈来愈细,协作的综合效应带来的活动能是推动产业升级,扩大消费需求的催化剂。具体表现在: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按照市场的规则监管;发挥市场的平台效应,实现产销的有序链接;充分利用北交所,为三地的“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融资市场。

  原文链接:以新动能为抓手统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涂永红: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迈上新台阶

  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面临较大挑战:首先,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地方政府纷纷调低了增长预期,贸易和投资增速可能下滑,降低人民币的实体经济需求。其次,美国1月份出现了40多年来最高的7.5%的通货膨胀率,有意加快联储缩表加息的步伐,其他发达国家大概率会跟随美国调整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转向将引导资本流向美国等发达国家,一些脆弱的新兴市场国家可能会出现货币危机,强化美元的避险货币地位,进一步减少金融市场人民币需求。再次,资本流出风险增加,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加大。一旦中国经济预期转弱、美元显著升值,就有可能发生资本单向流出,冲击人民币汇率稳定,金融市场的传染效应会增加系统性风险,削弱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

  综上所述,在人民币全球支付比例稳步提升之际,中国需要做好研究和预判,积极应对挑战,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在RCEP协议下,努力扩大区域贸易和投资,拧紧产业链供应链,推动银企合作、贸易和投融资业务协作,增加人民币使用的新场景,增强人民币使用的黏性;在有条件的产业链、市场和区域培养人民币使用的路径依赖,形成稳固的人民币网络效应,稳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原文链接:继续扩大人民币使用新场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迈上新台阶

  

  赵锡军: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资本市场

  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建设目标就是引导市场主体按照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实现资源向更高质量和创新驱动的方向进行有效配置。这与以往简单和机械地理解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有所不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不断推进金融和资本市场领域的改革开放,基本实现了四十多年无危机增长。但我国金融资源配置仍然存在粗放经营、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较低、配置不平衡、融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同时还出现了杠杆率不断升高、风险积聚加大、监管套利和金融乱象频发、资本无序扩张、损害投资者和消费者利益等情况。

  为此,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构建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相契合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强化资本市场的服务功能,坚持在进入新发展阶段后资本市场的服务重点是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在此基础上把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作为调整和优化金融体系结构的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把资本市场的建设作为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最终实现产融结合,满足资本市场推动实体经济、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功能需求,以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

  原文链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资本市场

  

  姚小飞:明确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着力点”

  加快推进村庄规划。浙江省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实践证明,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搞建设,会造就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同时,编制村庄规划要立足乡村现状,不搞千村一面,注重保留乡村特色风貌,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全面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自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5.5%,农村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农民环境卫生观念显著提升,参与整治积极性逐步增强。

  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当前约有1.6亿农民工在县域内就业。另外,近5亿农村常住人口在享受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方面与县域内城镇居民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县域就业吸纳能力,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

  原文链接: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黄海洲:GDP持续增长是中国大国崛起的经济路径

  在美元流动性拐点到来之后,新兴市场国家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中国稳增长措施到底会不会面临美元流动性拐点带来的新的压力?我个人认为这个压力是不大的,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2020年中国是唯一取得GDP正增长的大国,为宏观调控和未来经济增长赢得了新机遇期和政策空间。2020年5月以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明显的升值。2020年和2021年全世界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比较大,供应链方面也出现了较大的问题,但中国是一个特例。中国经济增长不错,出口也相当不错。2020年5月以来,不光是人民币汇率兑美元是持续升值的,我国的外汇储备也在不断增加,这使得我国的汇率有了新的政策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在美元流动性拐点到来之后,仍然有比较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对空间。我们的政策处在一个相当好的位置,经济增长的前景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第二,大国崛起靠国力的持续提升,经济层面则体现在一个国家GDP的持续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实现中国大国崛起的经济路径。市场也预期,在2030年前后,中国的GDP规模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原文链接:GDP持续增长是中国大国崛起的经济路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