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整合城乡要素资源,形成农村社区养老合力

  李蕊:整合城乡要素资源,形成农村社区养老合力

  阻碍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关键是养老资源缺乏。解决之道在于打破城乡资源分散割裂,强化资源优化整合,健全农村社区及村治组织与外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慈善组织、城市社区养老组织等主体的多方联动机制,构建农村社区养老共同体。

  第一,发挥村两委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优势,促进乡村治理与社区养老服务协同联动,将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有机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一方面,把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列入村两委工作的考核内容和乡村振兴评估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适度预留一定的集体股,专项用于发展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集体成员,增强养老服务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二,嵌入外部社会组织,整合引进城市资源,提升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性。首先,依托专业社工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建立社区嵌入型的小微养老机构,就近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养护、康复、托管等一站式的服务,并将其作为整合社会资源的枢纽。其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开展城乡社区养老共建活动。推动城市养老服务资源和社会工作资源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融合协同发展。再次,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创新慈善机制引入慈善力量有序开展农村社区养老公益项目,发端于英国的社会影响债券制度等值得借鉴。最后,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着力孵化农村内生力量,大力培育老年协会等农村为老服务的社会组织。

  第三,多措并举盘活农村土地、劳动力、产业等内部养老资源,激发农村社区养老内生动力。整合村内闲置农宅和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完备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和设施。利用村内留守妇女、健康低龄老年人、返乡人员等人力资源优势,发挥党员和志愿者的引领作用,依托“时间银行”“爱心超市”等多种创新手段,通过规范化培训,使其参与社区养老互助服务。统筹开发农业产业资源与农村社区养老资源,推动农业产业链和农村养老产业链的融合延伸。

  原文链接:新时代破解农村养老难题的路径探索

  

  周立:防止返贫要“提制”

  防止返贫要“提制”,“提制”就是为防止返贫提供制度保障。

  防止返贫的难度并不亚于脱贫,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地区结构看,深度贫困地区大多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从群体分布看,不少贫困家庭有残疾人、长期病人,加之陷入深度贫困状态的人群大多教育水平低、缺乏技能,因此“无力脱贫”。由此,若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达成“不返贫、能致富”的目标,则需要综合协调内生动力、自身能力、制度建设等手段。在资源短缺、脱贫全靠“托底”的地区,必须探索发展权赎买、社会分红等制度性贫困的解决之道。

  第一,进行发展权赎买。更新资源资本化的既定思维,将资源保有和维护者纳入转移支付的保障体系,对不开发地区进行发展权赎买,使得深度贫困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能够不开发或低度开发,保住一片绿水青山。

  第二,推动社会分红。根据詹姆斯·米德的理论,社会分红是公民经济权利的重要来源,理论基础是公共资源的所有者是公民。公共资源作为投资所获得的利润应该50%作为积累基金,50%作为红利分给公民。随着积累基金的增加,公民分得的红利也逐渐增加。此法兼顾公平与效率,对“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深度贫困地区更为适用。在具体做法上,可以结合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科技扶贫,发展以就地就近就业为主的转移就业增收,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

  同时,可以提供更多生态公益岗位,通过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等方式,在易返贫的脆弱群众中选择一批能胜任岗位要求的,为其提供生态护林员、草管员、护渔员、护堤员等岗位。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发挥和提升制度效能,对于保障易返贫群众的生活和提高其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法宝。

  原文链接:防止返贫要“提制”

  

  刘丽苹:弱势思想:走出理性危机的非典型后现代主义之路

  意大利著名诠释学哲学家吉亚尼·瓦蒂莫(Gianni Vattimo)以其“弱势思想”而闻名世界,面对现代理性主义危机,他植根于解释的视角,而不是真理的拒绝和主体性的死亡,试图通过“扭转”来实现从强势理性到历史性、具体性的转变,从而实现一个新的、弱势的真理表达,走出不同他人的后现代主义之路。

  从概念上看,弱势思想是与强势思想相比较而言的,之所以强势是因为它塑造了价值的最高主宰或绝对真理。毫无疑问,上帝也是统治者用来强化自身统治的工具,或者权力合法化的工具,这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思想暴力。一旦某个对世界的理解看成是神圣至上、终极的,那么其他视角的解释也变得没有价值和意义了,可以说,弱势思想就是在批判以往强势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以非暴力、弱势的姿态登场。

  瓦蒂莫的“弱势思想”(weak thought)是一种去结构化策略,它揭露西方文化的推论形式,对所有宣称自己拥有真理的主张,或者根据科学逻辑运作的行为进行去结构或者解构的虚无主义分析,是一种具有真理之解释性质的有意识哲学。它使当代哲学从过去对真理形而上学的痴迷,转变为现在对自身更为有限的理解。在瓦蒂莫看来,弱势思想是一种作为历史解释意义的弱化强势的理论,一个弱化绝对、真理和基础的过程。弱势思想只能是弱者的思想,绝不是强者或者统治阶级的思想。值得注意的是,“弱势”这个词的否定含义并不暗指思想本身的失败,而是指形而上学的终结带来的思想转型的结果,从而作为一种解放的可能性。简言之,在现代性衰弱期间,我们的无限可解释性经验导致了实在之强力的弱化,原来被认为的事实现在成了一种解释活动。瓦蒂莫把尼采和海德格尔两人称之为“弱势思想”的倡导者或创始者,“弱势思想”的基础主要来源于他对海德格尔和尼采思想的继承。他从海德格尔那里产生了对诠释学的坚持和对世界的解释性理解,从尼采那里产生了对虚无主义后果接受。

  在瓦蒂莫看来,人们必须用诠释学的方式来拷问世界,而不是理性地拷问世界。理解是主体将自己与世界联系起来的一种基本方式,使经验成为可能的条件是通过主体对他所面对的世界的表象的解释所揭示的给定物。诠释学认为,一个主体通过解释对他来说世界是什么的过程而意识到他的理解范畴。瓦蒂莫把解释看作一种弱化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客观结构的重要性必定被无限地弱化。哲学不是存在者之外部、普遍结构的科学知识,也不是来自于上帝之外部和普遍形式的知识。相反,它是“一个时代的弱势解释”。在形而上学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诠释学回到马克思,即一种没有真理、强加和暴力而起作用的哲学路径,从此“弱化”了形而上学、现代性和意识形态的强结构。

  尽管诠释学是弱势思想的本源,但瓦蒂莫认为,20世纪60年代的索绪尔语言结构主义和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在分析哲学的发展和以下观念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没有事实,只有解释,这些解释总是在语言之内——正如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权威论断强调的:“语言是存在的住所”和“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语言”。这个关于存在的座架的整个形象,即存在的座架趋向弱化实在、主观性、客观性的力量,并非又是一种客观的形而上学描述,而是一种解释,这就是诠释学。诠释学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理论,它给予存在的解释本质一种所谓真诚的说明。它回答、接受、解释一个指令或者一个召唤抑或一个信息。作为具有解释性真理的哲学,诠释学抵抗了客观的哲学结构和压迫的政治行动等,但诠释学的弱势思想在人类被抛状况的可能性中寻求新的目标和理想。

  在瓦蒂莫那里,虚无主义对理解当代诠释学哲学和解放过程有着积极的贡献。它从与古代哲学相联系的强势形而上学假设,经过启蒙理性主义时期,走向弱势的、反权威的解释性诠释学哲学,虚无主义成为当代思想所经历的一系列否定的名字。瓦蒂莫指出,虚无主义是我们不可避免的处境,是尼采所指的“人类从中心滚向X”的生存状况,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最佳机会。不仅在尼采的时代虚无主义已经来到了欧洲的门口,而且今天我们仍然处于虚无主义的状态,甚至未来也是虚无主义的时代。瓦蒂莫基于尼采的观点,把虚无主义概括为“最高价值的贬值”,没有更高更权威,虚无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贬黜和消解这种最高价值。没有最高价值的世界,就是一个人类主体自由解释的世界。因为没有了这些最高价值,就等于没有了绝对的客观性,人类主体摆脱了必然性的束缚,以自由之身解释世界及其构成物。

  与其他后现代主义者不同,瓦蒂莫不是一味地否定、批判和消解,而是更强调虚无主义的积极意义和积极内容。他拒绝彻底的形而上学和虚无主义,提出了一种“弱势的”虚无主义,这种虚无主义是诠释学立场的直接后果。他的弱势虚无主义是我们避免陷入形而上暴力的唯一机会:“完满的虚无主义者已经明白,虚无主义是他或她的唯一机会。”弱势虚无主义允许那些不同的声音和价值,打开它们与其他的、甚至是主导的思想的交流,而不是将差异排除在胡说的、无意义的和非理性的领域,仍然不断地揭露所有绝对、终极真理的神圣性。不难发现,罗蒂相对主义和德勒兹主观主义承认差异,但却以牺牲交流和真理为代价。在另一个极端,伽达默尔保守主义和哈贝马斯程序主义都保持着对交流和真理的承诺,但又压制差异。瓦蒂莫的弱势思想正是游弋在强势虚无主义和弱势虚无主义这两个极端之间。

  瓦蒂莫通过诠释学和虚无主义来解读弱势思想,一个人在把握世界时的偏见会走向对多元主义而非相对主义,从而开始一个新的旅程。在他看来,一个人理解世界的条件受他的历史和地理处境影响,并不是绝对真实的信念和神话,某种程度上会有偏见或者利益影响甚至变成了意识形态。弱势思想的主体意识到作为视角的理解条件,并因此从绝对要求的权力中解放出来。瓦蒂莫认为虚无主义不会导向绝望和无意义,而是导向肯定属于我自己的价值和属于你的你自己的价值。其次,弱势思想不是进行激进的批判,而是认为这些视角带有真实或存在的部分痕迹。人们不是为了解构而解构,也不是为了从腐朽的视角中解放世界,而是诠释学地解释理解的范畴,把真正的真理从偶然的真理中分离出来。这种对真正的真理和偶然的真理的区分取决于最终的标准。换句话说,瓦蒂莫试图缓和尼采立场可能的过度,即如果没有约束,就会倾向于主观主义。再次,与其他形式的后现代主义不同,瓦蒂莫弱势思想的目标仍然是理性的,并受“真”的制约。弱势思想的偏见鼓励思想而不是限制思想。正是这种对理性的坚持,使弱势思想致力于真理,而不是拒绝真理。

  瓦蒂莫致力于真理,正是这种真理,根据主体拥有的那些理解条件,具有历史性、具体性。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清楚地描绘强势真理与弱势真理之间的区别:科学真理是无历史的和普遍的,而哲学真理除了作为对世界声称它和提出它的人的生存经验的真理之外,没有其他意义。强势思想基于科学模型的舒适的、墨守成规的思想,而人们的理解范畴则与他所生活的世界是完全一致的。瓦蒂莫的独创性和重要性不仅在于他对真理的承诺,尽管这是一个软弱的真理,而且在于他拒绝全心全意地拥抱主体的死亡。在他看来,弱势思想的对象被清楚地理解为历史性的存在,而且,真理是要通过主体的解释行为来揭示的。

  在笔者看来,瓦蒂莫的弱势思想不只是抛弃要求整体和形而上学视野的哲学,它也是一种在形而上学终结时代具有存在事件性质的弱化理论,是一种基于诠释学辩护的有效理论,更是一个弱势的虚无主义诠释学问题。正因如此,瓦蒂莫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非典型后现代主义之路。

  原文链接:弱势思想:走出理性危机的非典型后现代主义之路

  

  徐信予:以相关时间回应超级平台的流量垄断

  互联网平台作为一种流通组织,其经营本质上是建立在庞大的流量之上的供需撮合行为。数字平台竞争中,平台通过不断对信息基础领域进行投入,加速构筑数据必需设施,通过集聚数据流量进而跻身中心平台;中心平台对内进行自我优待、对外进行屏蔽封杀,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其生态体系的利益最大化;市场中一旦出现具有颠覆“中心-外围”体系的后发竞争者,中心平台背后的资本就会对其进行扼杀式并购。这一体系中“屏蔽”“封杀”“不兼容”“并购”成为平台竞争的关键词,其病灶在于后发竞争者难以突破超级平台通过先发优势与数据规则塑造的数据垄断,后发者实现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的机会愈发渺茫,也使得高度依赖数据的创新成为少数超级平台的寡头游戏。

  超级平台的流量垄断导致后发竞争者难以于市场中立足,进而使市场失去创新的原动力。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和数据资源争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我国应打破流量垄断,重塑数字市场的生态环境,核心就是通过思考如何摆脱工业经济背景中对于市场主体的反垄断范式,重构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平台数据竞争的规制新格局,反对流量竞争的“中心-外围”体系野蛮扩展。在传统反垄断执法中,对以价格为中心的执法路径过于依赖,难以找到相应的模型来量化数字市场中“以提供免费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平台主体的市场份额,进而导致执法中低估或是忽视了新型垄断的损害,因此在规制流量垄断问题时需要寻找新的界定市场份额的切入点。

  相关时间市场是指相关市场内的商品或服务所能展开竞争的时间范围。欧盟委员会的决定以及欧洲法院、德国法院判例均将时间市场(Temporal Market)作为与产品市场、地域市场相并列的因素。

  作为流通组织的数字平台已经极大程度上将市场中的各方主体集合在一个统一的“市场”中,相同的产品价格无限趋近统一。工业经济时代,空间地域阻隔对数字经济背景下产品与服务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数字平台具有24小时不间断的特点,这也意味着,同一时间,如果主体具备了足够的市场份额,且市场上没有迅速出现“同质”的替代选择,将会出现用户锁定效应。特别是以即时通讯为代表的中心平台已经成为垄断流量入口的上游企业,相对于应用类的外围平台,中心平台实际上扮演了必需设施角色。对于处于白热化竞争状态的应用类平台而言,一旦中心平台通过内部审核等措施妨害某一产品的推广,其他同类产品将借助中心平台现有的流量,迅速抢占市场获取相应地位。原先占据较大份额的经营者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由于其他竞争者的技术发展而迅速失去其优势地位。

  对于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平台,简单通过大量补贴用户甚至零价格市场等手段迅速占领市场,随后快速套现离场,不利于相关技术的发展,甚至对其他市场竞争者产生恶劣影响,这一模式对数字市场产生的示范效应,我们需要谨慎防范。在数字经济时代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切实需要将相关时间市场的界定纳入反垄断启动的前提条件。

  原文链接:以相关时间回应超级平台的流量垄断

  

  高建平:新世纪中国美学建设的六个突出方面

  第一,在美学基本理论方面,展开新的探索。美学是哲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学研究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美学理论的研究。同时,吸收过去几十年美学研究所积累的成果,力求在美学的基本理论上,有所创新。

  第二,美学同时也是一门科学。要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审美心理,探讨审美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研究在审美过程中的神经反应过程。充分借鉴当代科学研究成果,运用高度发展了的科学技术手段,推动科学美学研究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过去很少,而近年来一些学者正努力在这方向上作出尝试。

  第三,扩大美学研究的视野,克服过去美学仅仅集中于艺术进行研究的情况,将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的研究包括进来。一些学者努力发展环境和生态美学研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另一些学者则将这种美学研究与乡村振兴和都市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城市。

  第四,重视艺术美研究,重视各种艺术门类的特点,发展有关各种门类艺术的美学,同时,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在新媒介的迅速发展之中,重视艺术的新变化和新艺术种类的形成,揭示这种变化中新的美学规律。

  第五,研究美学和艺术的范畴和概念。西方有一些重要的美学范畴,中国古代也有许多影响深远的艺术概念。这些范畴和概念都是历史上美学和艺术发展的结晶,在当代社会中,它们也有着新的发展。对这些范畴和概念进行研究,对它们的发生和发展及其涵义的变化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对它们在中国与西方,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之中的产生和意义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界许多学者也在这方面作出努力。

  第六,对美育进行研究。美育既是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件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美育工作中,一方面要把美学研究的成果付诸实施,投入到美育实践之中,同时,也通过美育实践总结经验,上升到理论,丰富美学理论。

  原文链接:中国美学的当代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