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设置“红绿灯”让资本规范有序运行

  【第354期】曾宪奎:设置“红绿灯”让资本规范有序运行

  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关键在于采取有效措施,引导资本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对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作用干扰最小的负面清单制度,对资本野蛮生长进行管制。另外,针对资本以“砸钱”方式获取垄断地位的行为,可以通过健全反垄断法律法规予以约束。

  二是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对资本流动形成引导。在过去一段时间,过度优惠的政策使得大量资本进入被扶持领域,在出现资本饱和之后,多余的资本便向周边领域扩张。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快产业政策向功能性产业政策转型的步伐,辅之以适度的扶持性政策,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三是创造适宜的舆论环境。只有建立适宜的舆论环境,既保持对资本野蛮生长的警惕,又对资本的正面作用抱以友好的态度,才能真正为资本积极作用的发挥和消极作用的规避创造条件。

  原文链接:设置“红绿灯”让资本规范有序运行

  

  刘逸楠:老年教育的功能定位

  老年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基础的育人功能之外,还具备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功能。

  在经济功能方面,老年教育具有促进老年人个体收入增长和提振老年消费市场的双重作用。一方面,面对老龄人口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与劳动力短缺的双重因素,进入老龄阶段不再意味着职业责任的终结。老年教育是老年人获取、更新各类职业技能、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创造就业机会、搭建用工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老年教育的服务对象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经验智慧,因此老年学员的个体价值更受到关注,学习需求的个性化尤为显著,为知识付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社会功能方面,老年教育是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老有所乐”的老年人发展目标不应局限于兴趣爱好得到满足的快乐浅表层面,还应包含实现社会价值的高级层面。因此,参与社会服务是实现培育“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老人的必然途径。

  在文化功能方面,老年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家庭文化建设与传承的纽带。与其他类型的教育服务产品相比,老年教育有着更加灵活的教学形式,具有更强的可及性,有利于激发老年人的学习兴趣,是实现老年人共享教育现代化发展成果的关键之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实现途径。

  原文链接:老年教育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路径

  

  常纪文、熊小平: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应避免将长期目标短期化

  实现双碳目标是重大战略,要将长远目标和现实条件有机结合。实现双碳目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会对经济社会产生深层次影响。在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体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还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外溢性影响。因此转型必须稳妥,不能将长期目标短期化,需要在转型过程中逐步调适,分步推进。

  向双碳目标迈进的过程中,要避免“碳冲锋”和“一刀切”的做法。减碳约束下,煤炭和各类高耗能行业及其聚集地很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减碳要全国一盘棋、系统化推进,特别是要考虑原料煤的跨区域保供问题。各地区、各行业需要充分考虑减碳措施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可能影响,避免采取冲锋式减碳和“一刀切”限产停产的措施。管控减碳目标和路径需要科学设计和论证,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实现有序减污降碳和发展转型。

  原文链接: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应避免将长期目标短期化

  

  樊自甫、许光洪: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全面把握数字经济的发展特征及运行规律。信息和数字产品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产品和运行细胞,在技术经济特征上与工业产品有着较大差异。在供给侧,数字产品的边际成本递减等特性使得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价格对供给的影响十分有限,免费、后向收费等模式加速涌现。在需求侧,由于梅特卡夫定律及网络外部性等作用影响,数字产品的边际和规模收益均呈现递增规律,产品的平台化、智慧化、生态化趋势明显。

  熟练掌握数字技术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路径。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工业、农业和服务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好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一方面,加快搭建制造业、建筑业、农业等产业互联网平台,加速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互联互通,实现产业全要素连接,进而优化提升生产制造服务体系的智能化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初期,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不健全、市场主体缺乏活力、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扩大产业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切实破解生产制造企业“不会转”“不敢转”“不能转”困境。

  原文链接: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杨和平、杨嘉玮: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旅游开发

  传统音乐文化的旅游开发要树立整体性意识,做到保护传承非遗文化与旅游开发互动共赢,科学有效地制定开发策略,实现旅游业开发与传统音乐可持续发展。

  其一,我国传统音乐旅游开发的潜力大,但起步较晚,政府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传统音乐旅游开发的扶持投入,吸纳社会资金和社会捐助,进一步挖掘传统音乐旅游潜力,创作出既有创新性又有时代性的民族音乐作品,因地制宜,实现传统音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其二,保护生态旅游环境,传承创新传统音乐。保护传承民族区域的非遗文化,生态保护是重点,要维护和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非遗文化传承必须有适应其文化生存的环境和土壤,否则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和原生性。传统音乐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延续,活态保护需针对不同环境、不同表演形式因地、因人制宜。

  其三,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首先,直面传统音乐旅游开发缺少专业表演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缺憾,需要充分挖掘民间传统表演人才,培养有潜质的年轻人,集中进行艺术、舞台及文化培训,增加资金支持,开办与传统音乐相关的民族艺术学校,为旅游开发的表演团体和机构输送表演人才。其次,组织专家、学者、民族文化传承人深入民间收集、整理那些鲜为人知的传统音乐资源,为传统音乐的创新发展提供学术支持,使富有时代性的民族艺术作品代代相传。再次,管理人才要有较强产业管理能力,并熟悉传统音乐旅游开发市场运作规律。

  原文链接:让传统音乐在创新中绽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