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

    【第376期】董志勇、李成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且处在产业链核心位置,是转变经济结构和布局未来产业的战略重点,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首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成长性,构成了未来产业生态雏形,其自身增长能力已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另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能够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为其他中小企业转型提供借鉴,对整体产业具有较强带动作用,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进一步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有助于发挥经济系统优化作用和整体带动效应,使全社会资源更有效配置,通过存量优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新发展格局的行稳致远关键在于我国经济的安全性和竞争力,尤其是产业发展实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强,有助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补短板”“锻长板”,已成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稳定器。在“补短板”方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围绕重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做技术攻关,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韧性和竞争力。在“锻长板”方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能力在细分领域成长为单项冠军,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多样性中小企业组成的经济生态是经济韧性的基础保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梯次格局更构成了有活力有韧性抗冲击的多样性经济生态,为现代经济体系建设提供微观支撑,也为新发展格局构建奠定基石。

    创新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灵魂,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推进,企业和产业都将经历解构和重构过程。相比于大企业,中小企业业务专注单一,在创新上更灵活,也更具经济发展适应能力。当前,我国大部分技术创新来自中小企业,新上市科技产品主要由小型创业公司提供,部分大企业的创新是收购小企业的结果。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相比大企业,因其更加重视科研成果的落地,且利益机制更加灵活多样,科研机构更愿意跟中小企业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处在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前沿,在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需求更大能力更强,将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

    原文链接:四措并举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成长春:建立健全区域战略统筹机制

    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的协调性,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机制,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升保障能力和统筹层级,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力支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原文链接 :区域协调需要精准施策

    

    卢建华:推进乡村振兴应重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加强有效制度供给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如何提高基层群众自治能力以使乡村振兴战略能够行稳致远,关键在于要更加注重发展农村基层民主。

    第一,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领导。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必须坚持和发扬“党管农村”的优良传统,切实建立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形成五级书记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到优先位置,共绘乡村现代化美好图景。

    第二,建立健全村民参与民主决策和管理的制度体系。一要保证村民对重大村务的参与和决策权利。凡是涉及村民共同利益的重要事务,必须提交村党支部委员会、村委会讨论,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公开透明的基层民主氛围,凝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二要建章立制,规范基层民主程序。村“两委”要在充分征求广大党员、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乡村振兴促进法》,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工作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级重大事项议事决策制度》等,保证基层民主建设行稳致远。

    第三,完善农村基层民主监督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切实保证其对村务、财务等情况的知情权、质询权、审核权、建议权。二要完善村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民主监督制度,构建责权明晰、衔接配套、运转有效的村级民主监督机制。三要保证村务、财务、党务等信息公开透明,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高度重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乡村资源供给和村民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慈善的第三次分配效应与机制优化研究”(21CGL05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链接:推进乡村振兴应重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制造业服务化成各国共识

    基于制造业和服务业日益普遍的跨界融合现象,特别是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人力资源和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作用,世界各国都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政策推进。

    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现代制造”理念,其先进制造伙伴(AMP)2.0计划(2014年)致力于提供制造业所需“中间服务”解决方案,包括专业技术、供应链伙伴、融资渠道等。同为发达国家的英国也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心”计划。美英两国政府均试图通过向制造业注入更多服务元素,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

    欧盟促进两业融合政策具有明显的连续性,从提出“延伸性产品”概念的“欧盟第五框架计划(FP5)”(1998年)到“FP7计划”(2007年),均聚焦不断出现的新需求,通过制造业服务化,应对日益消失的产业边界。

    德国在“工业4.0计划”(2013年)中,提出“互联网+制造业”理念,试图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与制造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智能化。通过企业内部的灵活生产和不同企业之间的横向集成,实现生产厂商、消费端和物流系统更高水平的万物互联,进一步重塑德国制造业竞争优势,引领全球制造业新规则制定。德国工业4.0计划的本质,是通过不断融合服务要素推动制造业的现代化转型。

    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强国,都意识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巨大作用,积极推动其深度融合,以期保持本国制造业在新生产组织方式下的竞争力。

    原文链接: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高效融合

    

    周广肃:期待新职业技能标准得到落实

    最近,人社部颁布了《网约配送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将网约配送员职业分为五个等级,明确了各等级需掌握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使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的标准化程度更进一步,让网约配送员拥有了更加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

    《网约配送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颁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举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平台对就业和再就业的带动作用,有利于推动网约配送员这一职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还有利于维护平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而推动平台与劳动者关系的和谐发展。所以说,《网约配送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颁布,可进一步清晰划分平台与劳动者在整个流程中的权利与义务,减少二者之间不必要的矛盾与纠纷。

    原文链接:期待新职业技能标准得到落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