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节粮减损这道坎如何过

  【第421期】陆永娟:节粮减损这道坎如何过

  近期,一组粮食产后损失率数据引发关注:农户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情况较为严重,收获、储备和消费环节的总损失率为11.3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硬化实化细化,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将粮食从田间地头送到消费者餐桌上的过程中,如何做好节粮减损?这中间需要过好哪几道坎?

  收获环节。粮食全产业链上,除了消费环节之外,收获环节可以说是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最为严重的环节。也就是说,粮食来到餐桌之前,在田间地头就产生了严重的浪费。这是因为,我国粮食产业依然处在机械化程度不高,收割机械精细化程度不够、农机农艺不配套、机手操作不规范的水平。提高收获的机械化水平是节粮减损发力的关键。如半喂入收割机要求种植行距与收割机械行距相对应,因而普及率较低。为此,要加大对半喂入收割机的研发和推广,积极推进标准化种植(统一种植行距)。此外,进一步加快选育节种宜机品种,推广应用精量播种机械和关键技术,加紧推进粮食精细收获,制定修订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机收减损技术指导规范,大力提升应急抢种抢收装备和应急服务供给能力,提高机手规范操作能力,都还有待从文件走向田间。

  储存环节。在我国许多地区,农户储粮条件差、过度加工、收割机械不精准浪费多等问题仍普遍存在。部分农户储藏设施简陋,“地趴粮”导致的粮食生霉、腐烂以及遭遇鼠害,加上北方地区冬季降雪早,会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小的损失。改善仓储设施老化陈旧、仓容缺口大以及农户储粮损失大等问题刻不容缓。除了升级修缮老旧仓房以外,还应扎实推进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培训和服务,开展不同规模、不同区域农户储粮装具选型及示范应用,鼓励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和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

  运输环节。广大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依然是大问题。农民在丰收后,却因粮食运输车辆装备应用不足、标准化运输程度不高、抛洒遗漏等问题而面临粮食的减损,令人惋惜。在许多地区,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散粮中转及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当前粮食运输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此外,健全农村粮食物流服务网络,完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发展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散粮运输服务体系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工环节。粮食加工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连接谷物生产和食品供给的桥梁纽带,也被看作是节粮减损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粮食加工转化率不高,米糠、豆粕等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潜力挖掘不够,小麦粉等口粮加工标准不清,粮食加工行业数字化管理水平较低,全谷物产业,创新食品加工配送模式等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损耗现象。提高粮油加工转化率,需制定和修订完善的口粮、食用油加工标准,还需加强饲料粮减量替代,推进粮油加工副产物生产食用产品、功能物质及工业制品的有效利用。

  消费环节。当前餐饮行业、单位食堂、公务活动、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等不同环节不同主体,在节粮问题上所受的制度规范约束还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大,导致消费者对粮食节约重视的程度还不够高。此外,媒体宣传对开展消费理念引导,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模式不够新颖、频率不够高,导致宣传效果还不理想。

  节粮减损是一个全链条管控的系统性工程,既要加强生产源头管控,也要做好储运环节减损,更要提升加工利用水平、遏制餐饮浪费,综合施策配套衔接,做到“产储运加消”全链条减损。

  原文链接:节粮减损这道坎如何过?

  

  张修玉:建立生态调查监测预警体系

  充分利用国土“三调”以及其他有关专项调查成果,建立生态调查监测预警体系,系统开展森林、草原、河湖、湿地、海洋等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演变调查,全面摸清我国陆域和海域生态状况。同时,兼顾自然地理单元的完整性与流域上下游的生态耦合关系,在各类生态监测站点的基础上,灵活采用新建、改建、共建等方式建设区域生态综合监测站,定期开展重点区域流域、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县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评估。结合评估结果,研判重大生态问题和风险,监测和分析生态承载力阈值与机理,建立生态模拟与反演技术,完善生态风险预警技术体系。

  原文链接:加大生态保护修复监测与监管力度

  

  陶华强: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需要科学规划

  传统村落保护的关键在于增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统筹规划设计方能增强规划在传统村落保护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首先,统一规划设计部门,整合规划设计资源,解决现实中单一规划、重复规划或冲突规划问题,使得传统村落保护在规划设计方面做到协调、统一、高效;

  其次,加强规划设计的可行性论证,夯实规划设计的合法性基础,增强规划设计的系统性、合理性,丰富或拓宽论证参与的形式或途径,扩大论证参与的主体范围,比如,可以邀请党委、政府、其他组织、社会公众或村民代表等参与论证;

  最后,增强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规划设计具有可操作性既是传统村落保护由“理念”走向“现实”的重要一步,也是落实乡村生态宜居理念的重要内容,传统村落保护的规划设计不仅应当内容完整、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而且应该有明确的、具体的、可供执行的方法或措施,这样可以避免规划设计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的“点缀”而失去其本身意义。

  原文链接: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保护传承传统村落

  

  高中正:《书序》制作与孔子删《书》说新证

  《尚书》有《书序》一篇,约在汉武帝或更早时期,随同古文《尚书》一起出现。《书序》称“序”,其实是理解孔子“删《书》”之说的一把钥匙,然而前人却多有误解。唐代孔颖达认为“序,所以为作者之意”,至今还有受众。如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金縢》一篇,因末简背面有“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十四字,与今本《金縢》之《序》相近,而被有的学者认为是“序言”。这类意见,用来定义中古以后个人文学作品中的“序”体,自然合适。但是否可以解释先秦之“序”,则要打个问号。今人如果以此立论,认为“序”最重要之处在于强调“所以为作者之意”,那么显然忽视了作为文体之“序”的早期功用和形态。“序”在先秦多表“次序”,与“叙”音义接近,常可通用。早期的“序”本就是对文献进行编选或固定其篇次的副产品。

  约在战国晚期,鲁地的《书序》作者应当就是在孔子及以后历代儒生“断远取近”的编选及解说基础上,依照他们心中可为世法的选取原则,按顺序编排《书》篇,简述篇义、说明作者,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见到的百篇《书序》的初始版本。

  原文链接:《书序》制作与孔子删《书》说新证

  

  孙春惠、张聪知:新型智库现代化的四重意蕴

  价值现代化。新型智库的现代化必须不断克服为自我组织与现实资金支持者负责的思维,坚定地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运行的价值原则与价值旨归,从而在价值层次上与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高度统一起来。因此,坚定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成为实现新型智库现代化的首要步骤。

  制度现代化。中国智库在成长与发展的同时,衍生出诸如自主性差、人员流动性不强、社会智库的参与感偏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智库体系制度科学化不足。对于智库体系的认识,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来分析。一是以中国整体作为思考视域,把不同类型的智库视为统一系统;二是从具体智库着眼,把每一个具有自我独特价值与运作机制的智库视为独立系统。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政府引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方式,实现智库的现代制度与政策的创设,从而推进现代智库体系的形成,这是新型智库现代化的核心任务。

  方法现代化。为了有效发挥智库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新型智库研究必须创新应用以下多种范式:遵循基本思维逻辑的哲思范式、遵循一般问题分析规则的归纳与演绎范式、质量互补与正反互鉴的混合范式以及扎根学术研究成果的荟萃范式等。上述多种范式适应不同领域与不同问题,其合理运用还需要依托大数据与可视化技术等现代科学的最新工具,确立高层次的战略视野与深层次的推进理路,以确保智库思想生产与学术研究的有效结合,从质与量两个方面推动智库的思想累积。因此,推进智库研究方法、政策分析工具和技术手段的创新,建构智库研究的独特范式,是实现新型智库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功能现代化。现代化的新型智库是以显在与潜在的现代问题为中心的思想库,其现代功能可以表述为服务于政治制度的创建、公共政策议程的创设、现有公共政策的完善与合法化、政治与政策话语权的塑造、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化,并为之提供多元化、可操作且符合逻辑推演规律的理念、思想与策略。新型智库现代化功能的实现需要消除思想竞争的障碍与壁垒。每一智库发展的特色化均需与智库总体的发展相辅相成,形成智库间的良性思想竞争。

  原文链接:新型智库现代化的四重意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