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来产业发展之路

  【第443期】李晓华: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来产业发展之路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所推动、以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升级的需求为目标,会在未来发展成熟和实现产业转化并形成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支撑和巨大带动、但当前尚处于孕育孵化阶段的新兴产业。推动我国未来产业发展,可从如下几方面发力:

  一、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加大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围绕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建设一批大型科学装置,设置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探索未来产业研究院等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特征的新型研发组织模式。

  二、加强市场需求支持。教育、科技等有关部门举办前沿技术工程化应用比赛,引导大学、科研机构推动前沿技术的应用转化。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国防军工用户等积极采用前沿技术工程化形成的产品和服务,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早期市场支持。

  三、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不动摇,大力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推进高水平多边和双边经贸协定的签署和落地实施,为人才、技术、数据等高端要素的自由流动创造条件。支持未来产业领域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未来产业新产品的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方面的合作。

  原文链接: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来产业发展之路

  

  李春青:当文学遭遇理论

  对于文学艺术现象能不能进行理论的言说一直是个问题。有不少人认为,文学艺术是鲜活的、富于生命力的有机整体,理论的言说只能破坏其整体性和审美特性。这种对于理论的质疑乍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则是似是而非,完全站不住脚的。

  文学理论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理论对文学现象的命名以及关于这些命名的不同解读。在特定的文化共同体中,这种命名是可以被理解、被传达,从而构成关于文学的知识。理论在不断变化、命名也自然会变化,所以并存在恒定不变的文学理论或关于文学的知识。文学理论使文学现象可以言说,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理论的言说可以代替具体性的文学现象。文学理论无论如何严密精微,它永远无法涵盖文学现象自身的复杂性,因此对于理论来说,文学既是可以言说的也是永远无法彻底说清楚的。正因为如此,关于文学的言说或阐释才是永无止境的。意义永远在建构过程中。

  原文链接:当文学遭遇理论

  

  孙文竹:以开放的区域主义为东亚发展注入正能量

  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亚洲方式”指引下,东亚区域合作机制日臻成熟。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东盟与中日韩(10+3)等机制不断发展壮大,见证了亚洲走出贫穷动荡实现经济腾飞,为东亚繁荣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开启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国家合作共赢的典范。

  在自主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引领下,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推进,成为抵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维护多边自由贸易与国际合作的引领性力量。

  在东亚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共同需求推动下,地区各国务实合作在数字经济、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不断拓展,绿色、均衡、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在团结协作、包容开放的“亚洲价值观”指导下,东亚各国共促地区和平,维护地区长治久安。

  原文链接:以开放的区域主义为东亚发展注入正能量

  

  赵炎秋:中国文学理论现实主义底色形成的原因

  其一,从历史的角度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现实是西风东渐,国家、民族处于危急之中,迫切需要运用文学来表现社会现实,唤起民众,救中华民族于水火。现实主义最能适应这种要求,因而能够力压其他创作方法,成为中国文学创作方法的首选。

  其二,从现实的角度看,是政治对文学的影响。广义地说,创作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不过,中国现实主义强烈的政治色彩不能仅从创作方法先天具有的泛政治性来解释,而需要从意识形态与中国社会现实两个角度来理解。

  其三,从文化传统看,中国文化崇尚集体主义。在思想领域,集体主义强调个人意见要服从集体意见,强调个人的思想与集体思想的一致性。这也影响到中国现实主义,作家在一定程度上会受社会潮流的影响。

  原文链接:现实主义:中国文学理论的独特底色

  

  谢波:运用法治思维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间的战略博弈和安全斗争加剧,我国安全形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大。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家安全形势,要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体现规则之治的法治无疑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一方面,要不断健全完善国内法治,防止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国家安全法律漏洞和制度短板进行颠覆、分裂、渗透、破坏活动,实现有效的国内安全治理。另一方面,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充分运用法治方式协调推进国内与国际治理,开展有理有据有节的安全斗争,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各种借口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并实施所谓制裁,我们也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开展斗争。

  原文链接:运用法治思维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