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化建设

  【第474期】李慧、李春林: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化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战略规划的体系化建设。围绕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和国际科技竞争态势,围绕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加强技术预见和研判,特别是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如国家生物安全战略规划、粮食安全战略规划、网络安全战略规划等,要尽快补齐短板和弱项。

  加快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政策制度的体系化建设。一是强化央地间、部门间、区域间的政策制度以及不同类型的政策制度间的集成性与联动性。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三是完善科技报告制度,建立全国性科技信息网络,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开展创新研发提供信息支撑。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攻坚的组织体系化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政策制定者、创新引导者、行动执行者等角色作用,整合并动员社会分工不同、性质不同的创新主体,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攻坚。

  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供给的体系化建设。应围绕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前瞻引领型、民生改善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基于不同区域的产业基础、经济实力、科技资源禀赋、技术需求等,差异化、多元化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攻坚的人才体系化建设。优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攻坚的人才体系,一是要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二是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吸引全球一流科研院所、高校和创新型企业的优秀人才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攻坚项目。

  原文链接: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化建设

  

  马相东:全球最低企业税率对我国的影响

  全球最低企业税率对我国的影响利大于弊。

  一是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税收营商环境优势会更加凸显。目前,我国每年进口商品和服务约2.5万亿美元,不仅市场规模巨大,而且消费潜力巨大。不仅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税务领域“放管服”改革,以数字手段赋能税收治理,以智能技术提升纳税服务,税收营商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未来,我国具备的完整产业链、超大规模市场、巨大消费潜力、日益改善的税收营商环境等优势将会更加凸显,成为跨国公司进行产业布局的重要衡量因素。

  二是我国在国际税收治理中的话语权将显著提升。全球最低企业税率将结束各国减税政策的“逐底竞争”。未来,国际税收领域内“以邻为壑”的态势将被扭转,国际税收治理格局将朝着多边合作的方向深入推进,G20有望成为国际税收治理合作的新平台。不仅如此,国际税收治理还将为区域间国际税收合作提供示范效应,既有利于我国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税收合作,也有利于我国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进程。

  三是国际投资流向变化也会间接利好我国企业“走出去”。发达经济体跨国企业投资于发展中经济体的步伐可能逐步放缓,从而推升后者对我国跨国企业投资的需求,我国企业可乘势而上,加大国际化市场布局。

  原文链接:全球最低企业税率对我国的影响

  

  刘志彪、仝文涛:新发展格局下重振东北工业价值链的战略思考

  第一,推动东北与其他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对接,构建东北工业的南北联动机制。具体来说,如中央政府可以在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基础上,推动中国区域间“飞地经济”机制建设,让上述一些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区域定向对接东北各地区,并由前者主导南北联动的“飞地经济”建设和管理。

  第二,以对内开放为抓手,促进东北尽快融入全国强大统一市场。可以参照长三角一体化的经验,加快搭建习俗相近、血脉相亲、文脉相连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及蒙东地区一体化平台,如设立区域一体化示范区、东北区域大市场建设推进办公室等,要制定和实施东北地区对内开放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和政策,组建东北区域书记省长联席会议,定期商讨构建东北区域大市场的相关议题。

  第三,对东北现有产业进行分类指导、精准施策,融入全国基础产业能力提升和产业链现代化的大局。振兴东北需要重点解决的产业,主要是制造“国之重器”的装备制造企业。这些企业代表东北地区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实力,总体上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研发的重大技术装备屡屡填补国内空白。但是这些企业往往“叫好不叫座”,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研发的重大技术装备,其市场需求和实际用量却很小,且利润空间被海外同类装备企业以大幅降价的方式严重挤压。

  原文链接:新发展格局下重振东北工业价值链的战略思考

  

  杨雅厦: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加强理论武装,全面增强向心力。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坚持不懈开好党史这门“必修课”。

  聚焦精准治理,着力提高组织力。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能力,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共建共享城乡基层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基层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立足群众需求,切实提升服务力。基层党员、干部扎根群众之中,直接面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必须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壮大干部队伍,永葆强大战斗力。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原文链接: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汪明:推动高中“公参民”学校规范办学

  近年来一些高中“公参民”学校的无序发展,损害了教育公平。随着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颁布,义务教育“公参民”学校的规范管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首先,要对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高中学校加以规范。学校应具有“与公办学校相分离的校园、基本教育教学设施和独立的专任教师队伍”,旨在从根本上解决“校中校”问题和公民办学校教师混用现象。

  其次,要对公有教育资源参与民办高中办学加以规范。一是规范公办品牌输出,不得仅以品牌输出方式参与办学。二是规范公办教师编制使用,严禁公办学校在编教师长期到民办学校任教。三是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以国有资产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规定,聘请具有评估资格的中介机构依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合理确定出资额,并报对该国有资产负有监管职责的机构备案。

  最后,要对高中“公参民”学校的办学行为加以规范。一是要加强高中“公参民”学校的招生管理。加强对违规提前招生和跨区域招生的治理。二是要加强高中“公参民”学校的财务管理。高中“公参民”学校与利益关联方进行交易的,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允的原则,合理定价、规范决策,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学校利益和师生权益。

  原文链接:推动高中“公参民”学校规范办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