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思想逻辑

  【第495期】孙晓晖、季剑波: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思想逻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诞生于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理论结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一是理论主题的拓展。决议在重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上,增加了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两个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对系列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真理性和系统整体性,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二是理论内涵的扩充。决议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作了进一步概括。决议还从十三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重点概括了其中的原创性理念和思想,并提出了不少新表述新论断。

  三是理论地位的提升。决议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理论地位的提升,有厚重的历史根据、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根基。通过历史决议方式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为推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下了坚实的思想根基、理论根基和政治根基。

  原文链接: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曾楠、孙妍:“两个伟大革命论”的理论价值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两个伟大革命论”是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有力地抨击了对革命的狭隘理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

  中国共产党永远是革命党,必须牢记革命党的身份。100多年前,中国处于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积贫积弱的中国带领广大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100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革命本色,正确认识与把握社会发展阶段,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

  原文链接:“两个伟大革命论”的价值逻辑

  

  李海青:把握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有机统一

  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是否真正成功,最终要看现实、具体、客观的实践效果。而这正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的:“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衡量思想活动的最终标准只能是现实实践,所以要确立实践导向、追求实践效果,以事实说话、以实绩服人。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开篇所强调的,正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现实世界的历史性改造。《决议》集中阐述的党百年奋斗的五大历史意义,强调的也是伟大的实践效果。归根结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思想解放与思想统一效果的唯一标准,是两者有机统一的最终落脚点。

  原文链接:把握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有机统一

  

  胡玉鸿:中华法制文明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文化魅力

  很早以前,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们就在思考、探索如何通过法律来使国家得到更好治理,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法治理念。例如民本理念。《尚书》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把民众作为国家治理的依托,认为人心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存亡。又如公正理念。古人提出“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表达了平等承担法律责任的主张。仁道也是中国古代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周礼》有云:“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矜孤寡、恤贫穷,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中国古代形成了有效支撑国家治理、具有鲜明特色的制度。如朝廷制度、郡县制度、土地制度、税赋制度、科举制度、监察制度、军事制度等。中国古代还重视共同发挥法律和道德作用,实行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如一些朝代将“礼”作为法律解释的依据以及司法适用的准绳。道德规范既是法律正当性的基础,很多时候也可以作为法律规范的补充。这些理念和做法不仅对我国古代治国安邦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原文链接:汲取营养 择善而用

  

  史丹、杨丹辉:新发展阶段中国工业的三大新使命

  1.强化产业链建设,推动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工业发展要统筹产业发展与安全,以稳链、固链、强链为重点,锻长补短。这不仅要积极培育拥有国际化前瞻视野、领航行业发展关键力量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形成能够整合全球资源、主导国际生产布局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跨国公司,而且要壮大凭借高溢价专用资产嵌入全球价值链、深植于高技术领域产业生态体系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尊重企业家精神,以多层级、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支撑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工业生态系统。

  2.加快数字化转型,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从世界范围看,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出的未来产业,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制造业的新兴产业或者涉及与制造相关的经济活动,这些新兴产业和活动是我国制造业新的增长点,也是满足市场需求升级的重要支撑,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可以在工艺革新、流程再造、良品率提升、新产品设计开发、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等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上,为我国工业提质增效带来更大空间。

  3.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以工业文明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既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更是我国工业由大转强、推动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完成工业绿色转型对于稳定全球能源资源供求关系、应对气候变化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原文链接:新发展阶段中国工业的三大新使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