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继承党的优良传统 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

2010-06-1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从毛泽东的历史文献中解读西柏坡精神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副主任卢洁

毛泽东在西柏坡只住了短短的300天左右。但在这个小山村,他做了很多铭记史册的大事:指挥了三大战役,主持召开九月会议、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筹划建立新中国。在这300天的时间,毛泽东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

西柏坡精神是历史形成的,其内涵非常丰富,而历史文献又是承载西柏坡精神的最直接的文献载体和见证。我想从解读

毛泽东在西柏坡主持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三篇历史文献入手,解析西柏坡精神的核心要素及其当代价值。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开幕时,即1949年3月5日所做的报告,编入《毛泽东选集》第4卷,题目是《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13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所做的结论的一部分,以《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为题,编入《毛泽东选集》第4卷。毛泽东第三篇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文献,就是在1996年出版的《毛泽东文集》第5卷中整理收入的题为《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总结》。这三篇历史文献可以说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最重要的基本文献,集中地反映了西柏坡精神的精髓和核心要素,是西柏坡精神的经典文献和传世之作。

第一,在历史转变的重大关头,为推动工作重心转移,要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的学习精神。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全党要学会一套新的本领,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这就是生产和建设的本领。这是对即将执掌政权、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全新的要求。勇于“学会”、善于“学习”、不断“学习”的学习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调整工作重心、永葆先进性的法宝,也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这对于我们全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很有现实意义。

第二,对待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的科学精神。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报告中,针对王明等人对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具体运用”的定义,毛泽东明确表示“不要做这种定义”,指出“我们这一套是一个国家的经验”,重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统一”。毛泽东还提出干部必读的12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以高级干部的学习带动全党的理论学习,用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

第三,面对即将成为执政党,向全党提出要保持“两个务必”的精神。面对即将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始终提醒全党,决不要让胜利冲昏头脑。他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及时地警告全党:要预防资产阶级“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提出“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这就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浓重的执政危机意识,面向胜利保持“两个务必”的精神,无疑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要素。

第四,“第一步”和新的历史起点的精神。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还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渺小的”,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胸和眼界。他说:“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第五,对中国兴盛的豪情壮志和必胜信念。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描绘了中国未来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毛泽东豪迈地宣告:“我们不但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要建设一个新世界。”这是即将取得全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宣言书,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和对中华民族的兴盛充满信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